位置布置的核心在于明确角色定位与功能分工。前排应放置具备高生存能力和控制技能的坦克型英雄,如阴阳师、血骑士或石头人,这类英雄能有效吸收伤害并为后排创造输出空间。中排适合部署兼具生存与爆发能力的近战输出角色,例如飞鸟侠或电光侠,他们需要在坦克掩护下快速切入战场。后排位置则留给辅助或远程输出英雄,如木老师或卡尔,前者提供治疗和控制支援,后者利用AOE技能进行范围打击。
阵容布置需考虑羁绊效果与技能联动。部分英雄如虚空、魔魂、白衣组成的国家队阵容,通过特定站位能触发羁绊加成,虚空在前排抗伤的同时利用花刃控制,魔魂在中排输出,白衣则在后排提供远程支援。同时要注意角色技能的攻击范围,例如卡尔的AOE冰冻技能需要居中站位以覆盖最大范围,而木老师的针灸控制技能则需贴近前排才能有效触发。
布阵时需要动态调整应对不同战斗场景。PVE副本中可将输出核心置于中后排集中火力,前排配置双坦克轮换承伤;PVP竞技场则需分散站位防止被AOE技能集体控制,并将控制型英雄如上官斩布置在侧翼突袭位置。秘境探索等特殊模式中,需根据环境陷阱调整站位,例如将具备位移技能的英雄安排在可躲避陷阱的边缘位置。
装备与心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站位效果。前排坦克应配备抗暴、减伤类装备和心法如破军之石,确保生存能力;中排输出角色优先选择暴击、攻速加成的疯魔心法;后排辅助则需配置内劲回复和冷却缩减类装备。要注意装备特效的触发距离,例如裂石心法的击退效果需要近身触发,这类英雄就不宜布置在过远位置。
实战中需通过预判敌方阵容进行针对性布阵。面对高爆发阵容时可采取品字形站位,核心输出置于中心受保护;对抗控制系阵容时采用分散的倒三角站位减少被控风险。每次战斗后应复盘站位效果,观察承伤分布与技能命中率数据,持续优化位置布置方案。